期刊简介
卫生管理刊物。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,交流经验,沟通信息。
点击详情 >主管单位: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
主办单位: 中华中医药学会
出版部门: 《中医药管理杂志》编辑部
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: ISSN 1007-9203
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: CN 11-3070/R
邮发代号:
出版周期 半月刊
创刊时间 1993
出版地区 北京
出版地区 北京
订购价格 580.00
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全文收录期刊
电子信箱: mlunwen@163.com或mlunwen@126.com
往期目录
-
2002
-
2003
-
2004
-
2005
-
2006
-
2007
-
2008
-
2009
-
2010
-
2011
-
2012
-
2013
-
2014
-
2015
-
2016
-
2017
-
2018

- 杂志名称:中医药管理杂志
- 主管单位:国家中医药管理局
- 主办单位:中华中医药学会
- 国际刊号:1007-9203
- 国内刊号:11-3070/R
- 出版周期:半月刊
-
规范医护协作减少医疗纠纷
医疗工作是科学性、技术性、服务性很强的工作,在大量的医务工作中,不仅因为客观实际的医疗发展水平限制,还由于医务人员个体上存在思维判断能力、业务技术水平及道德水准等方面的差异,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.因而,规范医护协作性行为,以减少和防范医疗纠纷是非常必要的.......
作者:夏清轻 刊期: 2002- 04
-
加大医院宣传力度推动医疗改革进程
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,医疗市场发育的日益成熟及完善,作为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策略,医院宣传不仅能直接吸引病源、增加经济效益,更能积累医院无形资产,创造社会效益,对于医院良好公共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.......
作者:刘卫红 刊期: 2002- 04
-
病人选择医生是提高医疗服务的有力措施
为贯彻落实卫生部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文件精神,实施以病人为中心,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,从2000年8月起,我院在门诊实施病人选择医生工作一年半以来,取得一定的经验,也存在一些问题,对存在的问题通过促进内部管理和运行制度改革得到妥然解决.......
作者:史明华 刊期: 2002- 04
-
关于中药复方产业化发展探讨
随着现代工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,中药迎来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好时期.尤其是中西医学和生物技术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,使得中药制剂发展步伐大大加快,由此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.......
作者:刘亚明;牛欣 刊期: 2002- 04
-
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院整体发展
我院从1995年开始,在大胆实施医疗系统分配机制全面改革的同时,全面、系统地分析了医院的现状,并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制定了医院发展框架,把抓内涵建设放首位.通过建设,重点专科和专病已具规模,学科发展水平得到较大提高,一批重点学科和专科专病脱颖而出,促进了医院整体工作的发展.......
作者:王学军;孙伟义;冯凯;刘晓滨 刊期: 2002- 04
-
抓学科建设,促医院整体水平提高
医院医疗水平高低如何体现,从学科优劣可以对其作出判断,一个医院学科建设搞得好,不仅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实力,而且可以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,从而促进医院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.本文就我院学科建设的做法以及所获得的成绩,谈些体会.......
作者:俞兴祥 刊期: 2002- 04
-
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走入社区大有可为
1.心肺复苏是现代急救医学的核心现代心肺复苏(CPR)医学的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,是以急救医学泰斗彼得·沙法(PeterSafsr)为首的科学家们的贡献.......
作者:金辉 刊期: 2002- 04
动态资讯
- 1 可视喉镜在中医药大学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
- 2 儿科护理管理实施安全管理的效果分析
- 3 大学英语教学与全球化人才培养的探讨
- 4 海岛医院门诊开发“一卡通”的设想与建议
- 5 皮瓣转移术后应用舒血宁改善微循环的临床观察
- 6 急诊高热患者辨证施治与施护对策
- 7 地域因素对丹溪学派学术思想形成影响探析
- 8 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护理
- 9 泌尿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
- 10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
- 11 妇产科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
- 12 基于中医卒中单元下的健康教育对气虚型中风患者的影响
- 13 骨伤科护士长管理干预前后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和研究
- 14 医院肿瘤专科品牌战略营销的实践与体会
- 15 消化内科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
- 16 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在医疗服务中的体现
- 17 微信平台对ICU新上岗护士手卫生培训效果的影响
- 18 中医护理在微创手足骨科优质护理中的作用
- 19 护士分级管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
- 20 新生儿监护室患儿家属的压力源与护理干预措施